前言导读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验证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而器械管理贯穿整个临床试验过程,直接影响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试验结果的科学性。
完善的器械管理不仅能保障受试者安全,还能提高临床试验质量,确保符合监管要求。
本文将系统梳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器械管理要点,为临床试验相关人员提供全面的操作指南。
-壹-
临床试验前的器械管理
01
资质审查与文件准备
● 申办者责任
申办者需确保试验用医疗器械具备完整的资质证明文件。这包括产品自检报告,以及委托有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对于对照用医疗器械,除检验合格报告外,还应提供《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等证明材料复印件,且复印件需加盖申办者公章。
这些文件是证明器械合法性和质量合规性的基础,对于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 研究机构审核
研究机构在接收试验用器械前,必须对申办者提供的资质文件进行严格审核。审核内容不仅包括文件的完整性,还需确认文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例如,通过官方数据库查询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真伪,核实生产企业许可证的有效期等。只有在资质文件审核通过后,才能进入后续的器械接收环节。
02
器械验收与储存条件确认
● 验收流程与要点
机构医疗器械管理员和申办者代表应共同参与医疗器械的验收工作。验收时,需严格按照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批号、数量、效期、外观质量等逐项进行核对。
对于有特殊储存条件要求的器械,如需要低温保存的医疗器械,运送过程中应有温度监控记录,且能提供温控设备的校准证书。
若发现器械存在质量问题或不符合验收要求,应及时退还给申办者,并做好详细记录。
● 储存条件评估
申办者代表需与机构器械管理员及主要研究者(PI)共同确认试验用医疗器械的储藏设施和储存条件。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对储存环境有不同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例如,某些生物制品类医疗器械需要在2-8℃的冷藏条件下储存,而一些电子器械则需要在干燥、常温环境中保存。研究机构应根据器械的储存要求,配备相应的储存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监控记录的完整性。
03
标签管理与标识要求
● 申办者制作标签
申办者负责提供试验用医疗器械并制作专用标签,标签上应明确标明“临床试验专用”字样。
这一标识能够有效区分试验用器械与常规医疗器械,避免混淆使用,确保试验用器械仅用于临床试验受试者。
● 标签信息完整性
除“临床试验专用”标识外,标签上还应包含器械的基本信息,如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说明等。
标签信息应清晰、准确、完整,便于研究者和受试者识别和使用。
-贰-
临床试验中的器械管理
01
器械使用规范
● 培训与标准操作规程
申办者应制定详细的医疗器械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并在试验开展前对研究者进行全面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常见故障排除等。研究者必须严格按照SOP正确使用医疗器械,确保试验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使用记录与病例关联
研究者在使用试验用医疗器械时,应保证所领用的器械仅用于该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并在受试者病历中做好详细的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器械的使用时间、使用部位、使用情况(如是否正常运行、有无不良反应等)。
通过将器械使用记录与受试者病历紧密关联,能够实现对器械使用过程的全程追溯,为数据分析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02
器械保存与维护
● 专人保管与定期盘点
试验用医疗器械应由医疗器械管理员专人保管。对于医疗耗材,管理员应定期进行盘点,包括品种、数量、效期和编码(如有)等,并做好相关记录。
如发现医疗器械丢失、损坏、过期、错码等情况,应立即向主要研究者和申办者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温湿度监控与设备维护
对于有温湿度要求的医疗器械,应保存于专用储藏室/储藏柜或冰箱中,并每日记录温湿度数据。
若出现温湿度超出规定条件时,医疗器械管理员应及时将超温超湿的医疗器械妥善保管,并立即通知项目监查员和主要研究者。待申办者明确给出处置措施(如退回申办者或继续使用)后,将有关回复文件归档留存。
对于医疗设备,应按照方案要求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维护记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
03
器械回收与处理
● 医疗耗材回收
对于使用结束的医疗耗材,应及时交回至医疗器械管理员处,并做好试验用医疗器械回收登记。对于无法回收或方案规定无需回收的医疗耗材,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例如,一些一次性使用的医疗耗材在使用后应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 医疗设备回收
在医疗设备使用结束时,应记录结束时间,并及时交还给医疗器械管理员。管理员在接收设备时,需对设备的外观、性能等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对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损坏的设备,应及时记录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维修或处理。
-叁-
临床试验后的器械管理
01
器械返还与清点核对
● 申办者回收器械
申办者应及时收回剩余的和已回收的医疗器械(如有)。
医疗器械管理员应和CRA一起认真清点、核对、打包剩余器械和已回收的医疗器械,确认实物与记录一致且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完成返还手续。
● 核对内容与记录保存
在清点核对过程中,需对器械的数量、型号、规格、批号、序列号等信息进行仔细核对,确保无遗漏和错误。
同时,应保存好返还过程中的相关记录,如返还清单、交接记录等,以备后续查询和审计。
02
器械销毁与证明归档
● 申办者负责销毁
返还的试验用医疗器械由申办者自行销毁。申办者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销毁方式,确保器械无法被再次使用。
例如,对于一些高风险的医疗器械,如植入性器械,应采用粉碎、焚烧等方式进行销毁。
● 销毁证明归档
申办者在完成器械销毁后,应及时将销毁证明归档至研究者文件夹。
销毁证明应包含销毁器械的详细信息(如名称、型号、数量等)、销毁方式、销毁时间和地点、执行销毁的单位或人员等,作为器械已被妥善处理的证明文件。
-肆-
总结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器械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申办方、CRO、研究机构和研究者等多方协作完成。通过建立全周期的器械管理体系,实施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完善的文件记录系统,才能确保临床试验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可靠。
随着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持续发展,器械管理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挑战和要求。
希望本文提供的管理要点能为临床试验相关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共同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质量水平。
关于我们
盛恩医药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器械注册咨询及临床试验服务的CRO组织,提供CRO、SMO、第三方稽查、独立影像评估服务、FA咨询等服务。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均具有十年以上临床试验项目服务经验及注册咨询服务经验,完成数百项临床试验项目,并成功获得注册证,特别是心血管领域、外周血管领域、骨科领域、神经介入领域、消化科领域、普外科领域、口腔领域、整形美容领域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公司秉承“诚信服务、合作共赢”的理念,努力提升服务意识,加强医学能力培养,构建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致力成为行业领先的CRO。
相关业务咨询电话
李老师 18790512921